首页 > 资讯中心 > 媒体报道 > 当复合材料有了“隐形内伤”:超声波检测如何把好质量关?
当复合材料有了“隐形内伤”:超声波检测如何把好质量关?
发布时间: 2025.10.24 所属分类: 媒体报道

超声波检测要把好质量关!


当碳纤维、陶瓷基等高端复合材料成为制造业的“新宠”,一个隐忧也随之浮现:这些坚固无比的材料,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内部缺陷。


在风电机组巨大的叶片内部,航天器轻巧的部件深处,甚至飞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包中,复合材料正在默默承受着极端环境的考验。然而,肉眼所见的光滑表面之下,可能潜藏着分层、孔隙、纤维断裂等“内伤”。这些微米级的缺陷,就像定时炸弹般威胁着整个系统的安全。


复合材料检测

挑战与突破


与传统金属材料不同,复合材料就像千层蛋糕,每一层都可能藏着我们看不见的隐患。分层、孔隙、纤维断裂——这些微米级的缺陷,往往成为材料失效的“始作俑者”。


以风电行业为例。一片80米长的叶片在运转时,叶尖速度可达300公里/小时,相当于高铁的运行速度。在这样的工况下,任何一个内部缺陷都可能在交变载荷下逐渐扩展,最终导致灾难性破坏。


undefined

undefined


难点在于:



1

缺陷深藏不露


表面完好无损,内部可能已经“千疮百孔”。



2

结构复杂多样


从均质材料到各向异性材料,检测难度倍增。



3

精度要求极高


毫米级的缺陷在极端环境下可能被无限放大。



超声“慧眼”

外部到内部的穿透


传统的检测方法如同“隔靴搔痒”,难以触及材料本质。在这一背景下,超声波检测技术像是一双能够透视的“慧眼”,以其非破坏性、穿透性强、分辨率高等特点,成为复合材料质量评价与过程控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。


这种技术的精妙之处在于其“感知力”——能够实现对材料内部结构的“可视化”洞察,不仅能发现缺陷的存在,还能精确描绘其大小、位置甚至类型。无论是碳纤维层压板中的微小分层,还是陶瓷基复合材料中的孔隙聚集,都逃不过它的“法眼”,从而为工艺优化与寿命预测提供关键数据支撑。



量身定制

检测艺术


面对不同复合材料各异的“性格”,检测方案更需要“量体裁衣”。树脂基材料的各向异性、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复杂结构、陶瓷材料的脆性特质,都需要专门的检测方案。


骄成超声作为国内超声波技术领域的代表企业,正以其深厚的技术积累,为行业提供着个性化的解决方案。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“材料医生”,能够根据每种材料的特性,调配出最合适的检测“处方”。


骄成超声自主研发的多轴超声波扫描检测系统(多轴超声波C扫系统),融合高频超声采集、多轴联动控制与智能算法分析,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复合材料内部缺陷识别与评估体系。


undefined

▲大尺寸复合材料 超声波C扫检测系统 ▲


该系统具备以下核心能力:


01

  智能缺陷识别

集成基于深度学习的AI判读模型,可实现对分层、气孔、夹杂、纤维断裂等典型缺陷的自动识别与分类,显著提升检测一致性;


02

  多维度成像分析

采用相控阵探头与多通道同步扫描技术,支持多种成像模式,全面呈现材料内部结构特征;


03

  高效扫描机制

通过多轴协同运动与路径优化,实现对曲面、异形构件的自适应跟踪检测,兼顾精度与效率,适用于实验室和量产线等多种场景。



智能检测

新纪元


在高端检测设备领域,长期被国际巨头垄断的局面正在被打破。国内企业如上海骄成超声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(骄成超声,股票代码:688392)通过持续的技术攻关,在检测精度、智能化水平和适应性方面不断突破,为“中国制造”向“中国智造”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

undefined

IG-US300-A(在线型)


undefined

IG-US301(离线型)

▲ 骄成超声复合材料超声波检测系统 ▲



与材料共舞

让质量可见


随着新材料技术的快速发展,检测技术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。未来的检测技术将更加智能化、微型化、集成化。它们或许会以我们难以想象的方式,与材料本身融为一体,实现真正的“内在健康”管理。


骄成超声始终致力于为复合材料行业提供最可靠的检测解决方案。如果您正在寻找专业的检测伙伴,欢迎与我们的技术团队深入交流。



股票简称:

骄成超声

股票代码:

688392



销售热线:400-888-0829
客服热线:400-888-3348